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,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。在美国,每4例确诊癌症病例中就有1例是肺癌。肺癌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两大类,其中小细胞肺癌的癌细胞生长分裂较快,扩散转移较早。
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、化学治疗、放射治疗、分子靶向药物治疗、免疫治疗等。其中,手术、化疗、放疗是肺癌主要治疗手段,但适宜手术治疗的病人只有20%-30%,化疗方案疗效有限,放疗副作用大。除却这些传统疗法外,随着医学技术进步,治疗肺癌的新方法不断出现,分子靶向治疗、免疫治疗、放射性粒子碘125粒子立体种植治疗具有高度精确、高度适性、副作用少的优点,近年已成为医学界治疗肺癌的新热点。
2020年肺癌疗法汇总
1. 手术
外科手术切除病灶及周边组织仍是肺癌重要的治疗方式,目前有全肺切除、肺叶切除、肺段切除、楔形切除等多种手术方式,其技术早期为开胸手术,创伤较大。随着20余年外科技术的发展, 越来越多的肺癌患者选择胸腔镜或达芬奇机器人。纽约纪念医院研究显示,虽然开胸手术与胸腔镜手术 5 年总生存率无明显区别,但胸腔镜手术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且创伤更小,生存质量更高。达芬奇机器人也具备可切除更多范围的淋巴结、适应范围广、便于操作等优点,近十余年发展迅速。
2. 化疗
化疗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药物杀死癌细胞。因为细胞分裂迅速,小细胞肺癌患者对化疗药物较敏感。20世纪80年代以来,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方案(EP)的联合化疗方案一直是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一线化疗方案。对于部分肿瘤复发的病人,可考虑联合拓扑替康作为二线治疗。对于非小细胞肺癌,第3代细胞毒性药物联合铂类化疗方案仍是一线化疗标准方案。
3. 放疗
放疗利用像X射线或质子线这样的高能辐射杀死癌细胞。这种疗法因为能增加局部控制率、减少局部复发、提高总生存期而被重视。目前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,国内外都趋向于在治疗早期使用放化疗同步的治疗方法。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也可选择手术治疗,但对于III、IV期的患者放疗是比较好的治疗方式之一。放疗可以单独进行,但由于其疗效有限,临床上多与其它治疗联合使用。
4. 分子靶向治疗
靶向药物作用于癌细胞内部的异常表达分子标的物,通过阻断其表达来引发癌细胞死亡。分子靶向治疗对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已经得到验证,抗血管生成药物 (如贝伐单抗、舒尼替尼 ),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(如泛诺司他汀 ),靶向凋亡药物等是目前治疗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热点药物。目前舒尼替尼是首个改善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的靶向药物。阿立塞替是一种极光激酶抑制剂,也已显示出初步疗效。
5. 免疫治疗
免疫治疗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来对抗肺癌,其在肺癌疗法中的地位越来越高,国际上甚至将其与放疗、化疗和手术治疗称为四大治疗模式。目前最具潜力的肺癌免疫检查点是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抗原 4 (CTLA4) 和程序性死亡-1 (PD-1),两种抗PD-1的单克隆抗体,尼洛单抗和哌仑单抗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小细胞肺癌。2016年10月,FDA 已批准帕博利珠单抗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。2017年5月FDA加速批准了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卡铂/培美曲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一线治疗方案。
6. 碘125粒子立体植入治疗
碘125粒子可持续性放射出低能量的χ和γ射线,可以抑制生长迅速、细胞周期短的肿瘤细胞的增殖作用,而且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。因创伤性小,对患者条件要求不高,碘125粒子对肺癌患者是一种好的治疗方式。由于对各种类型的肺癌,特别是非小细胞肺癌,均能适用,碘125粒子立体植入治疗获得了迅猛发展。
国内外肺癌治疗差异
综上所述,肺癌的发展通常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,疾病的病程会持续一段时间。根据肺癌发展阶段的不同和类型,医生会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,通常早期未发生转移的肺癌会采用手术、局部放疗手段,中期已出现扩散的肺癌则以化疗为主,晚期全面转移的或小细胞肺癌则主要采取化疗或放疗缓解症状。
除传统疗法外,分子靶向治疗、免疫治疗、放射性粒子碘125粒子立体种植治疗等新型疗法也正在被引入肺癌的临床治疗。这些新型疗法通常都是在国外先发展起来,一般在疗效确切之后才会引入到国内。
另一方面,由于医疗体制及医疗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,像肺癌手术治疗中需要用到的胸腔镜手术、达芬奇外科机器人、放疗中需要用到的各类放疗设备、碘125粒子立体种植设备等先进医疗设备,在国内的普及率要比美国低。而化疗、分子靶向治疗、免疫治疗等疗法需要用到的新型药物,国内大部分尚未引进。对肺癌患者来说,遇到这种根据病情需要更好的医疗设备或者更新的药物治疗的情况,目前比较有效的办法还是选择去海外就医。